(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B.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C.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D.吾不才/夙夜累息/常恐亏先/后之法有毛发之罪/吾不释/言之不舍昼夜/而亲属犯之/不止是吾/言之不立而耳目之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奉承,在古代典籍中有三种涵义,即“遵行”“侍奉”“奉祀”,在文中为“侍奉”之义。
B.枢机,指中央政权的机要部门和职位,它是由“主制动的机械部件”这一义项引申而来。
C.三辅,西汉分治京畿地区的三个职官的合称,汉初京畿官称内史,景帝时分置左右内史。
D.属籍,在中国古代有“交付图籍”“宗室谱籍”“户籍”等三种涵义,本文中指的是户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帝因几位舅舅在明帝时没有得到提拔,所以想赐予他们爵位;面对有司和章帝的提议,马太后坚持己见,明确反对。
B.马太后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她在日常生活中节俭朴素,严于律己,主动克制自己的贪念,希望以此来做天下人的表率。
C.有司根据旧例,多次提出要给外戚封爵;马太后的劝谕很讲究方法,或以个人经历动之以情,或以国家大义晓之以理。
D.马廖等人对母亲坟墓超过规定高度一事能及时处理;建初四年,马廖等不得已接受了皇帝的封爵,但他们辞去了官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大旱,言事者以为不封外戚之故,有司请依旧典。
(2)廖等并辞让,愿就关内侯,帝不许。
答
10.C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子大意是:我没有才干,日夜叹息,总是害怕毁坏了已去世的太后的法度,即使有微小的罪过,我也不能释怀。日夜不停地告诫,然而我的亲属们仍然不断犯法,这表明我的话没有人听,我的耳目已被蒙蔽。
“先后之法”是“亏”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应在“先后之法”后面断开,排除BD;
“不止”是后置状语,修饰“犯”,不能断开;“是”是下句主语,其前断开,排除A。
故选C。
11.D.“本文中指的是户籍”错。结合原文“其美车服、不尊法度者,便绝属籍,遣归田里”可知,那些坐美车、穿华服而不遵守法律的,就除去他们的宗室族谱,让他们回归田间。因此这里的“属籍”指的是“宗室谱籍”。
12.D.“马廖等人对母亲坟墓超过规定高度一事能及时处理”错。结合原文“太夫人葬起坟微高,太后以为言,兄卫尉廖等即时减削”可知,是马皇后把这件事告诉家人,兄长马廖等人立刻把它减削下去,并非马廖等人自己主动去做的。
13.(1)恰逢大旱,论事者认为是由于不封赏外戚的原因,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过去的制度去做。
(2)马廖等人一同辞让,愿降为关内侯,但章帝不许。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题得分点有:“会”,恰逢;“封”,封赏;“有司”,有关部门。
(2)题得分点有:“愿”,希望;“就”,就任;“许”,答应。
参考译文:
汉明帝永平三年春天二月甲子这一天,明帝立贵人马氏为皇后,皇子刘炟为太子。皇后是马援之女,光武帝时,选入太子宫,能侍奉阴皇后。十八年,太子刘炟即位,尊皇后为皇太后。马太后的兄弟、虎贲中郎将马廖和黄门郎马防、马光三人,在明帝当政时一直没有升迁。章帝建初二年,皇帝想要给各位舅舅封爵。马太后不允许。恰逢大旱,论事者认为是由于不封赏外戚的原因,有关官员请求依照过去的制度去做。马太后下诏说:“所有议论此事的人都想讨好我来求取福利呀,外戚高贵显赫,很少不覆灭的。所以先帝谨慎防备舅舅家人,不让他们担任朝廷的重要职务。我没有才干,日夜叹息,总是害怕毁坏了已去世的太后的法度,即使有微小的罪过,我也不能释怀。日夜不停地告诫,然而我的亲属们仍然不断犯法,这表明我的话没有人听,我的耳目已被蒙蔽。我身为天下之母,然而身穿粗丝之服,饮食不求香甜,左右随从之人只穿普通帛布,不使用熏香饰物,目的就是要亲身做下面的表率。我难道可以上负先帝的旨意,下损先人的德行,重蹈前朝外戚败亡的灾祸吗!”坚持不同意赐封。太后曾经下诏到三辅:马氏各家亲属有嘱托郡县、干扰吏治的,依法治罪,再报告上来。太夫人(马太后的母亲)安葬时起造的坟墓略高了些,太后把这事提出来,其兄长马廖等人立刻把它减削下去。马太后的外亲中,有谦恭恬淡和节义行为的,马太后总是用温和的态度对他们说话,把财务和职务赏给他们;那些坐美车、穿华服而不遵守法律的,就除去他们的宗室族谱,让他们回归田间。马太后曾设立织室,在濯龙园中种桑养蚕,并频频前往查看,把这当成一项娱乐。她经常与章帝早晚在一起谈论国家大事,教授年幼的皇子读《论语》等儒家经书,讲述平生经历,终日和睦欢洽。四年,有关部门接连以旧制为依据,请章帝赐封各位舅父。章帝因全国丰收,四方边境太平无事,四月癸卯(十九日),便将卫尉马廖封为顺阳侯,将车骑将军马防封为颍阳侯,将执金吾马光封为许侯。太后听到消息后说:“我年轻的时候,只羡慕古人留名史册,心中不顾惜性命。如今虽已年老,仍然告诫自己不要贪得无厌。我所以日夜警惕,想自我贬损,是希望遵循这一宗旨,不辜负先帝。”马廖等人一同辞让,愿降为关内侯,但章帝不许。马廖等人不得已而接受了封爵,但又上书请求辞去官职,章帝应允。
相关阅读
1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3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4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5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6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