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阅读答案与翻译-司马光,孔子对待“俭”的态度有何特点

发布时间: 2021-08-31
训俭示康①(有删节)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注)①康,司马光之子司马康。
相关链接:
子曰:“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论语·述而》
林放①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②也,宁戚。”
——《论语·八佾》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③,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④也。虽违众,吾从下。”
——《论语·子罕》
(注)①林放:鲁人。②易:仪文周到。③纯:黑色的丝。用麻织帽子比较费工,所以说改用丝织是俭。④泰:倨傲。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辄羞赧弃去之 去:丢弃
B.吾不以为病 病:疾病
C.枉道速祸 速:招致
D.人不堪其忧 堪:经得起,忍受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吾心独以俭素为美/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B.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C.既入,问其所来/若属皆且为所虏
D.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B.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C.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D.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
10.下列各句中能体现司马光节俭品格的一项是( )
A.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
B.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C.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D.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
1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司马光写给儿子的训诫文,作者谈节俭的好处,用种种实例教育儿子要务行节俭,力戒奢侈。
B.文章首先从自己年轻的时候不喜奢华说起,然后对当时世俗趋向奢靡浪费的现象提出了批评。
C.作者引用春秋时御孙的话,目的是从理论上说明“俭”与“侈”所导致的必然后果,使文意更深入一层。
D.司马光并不赞成李文靖、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行为,他说理透彻,反复运用对比,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2)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
13.同样是赞成节俭,孔子对待“俭”的态度有何特点?



7.B.“吾不以为病”的意思是我不把(这)作为缺陷。“病”:缺陷。
8.A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以”,都作介词,把。
B.“之”,代词,这;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没有实义。
C.“所”,代词,放在动词前,组成名词性短语,表示“……的地方”;助词,与“为”相呼应,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D.“而”,连词,表顺承;连词,表因果。
故选A。
9.D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意思是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句中的两个虚词“也”表判断时处于句末,所以两个“也”后要停顿;“俭德之共也”和“侈恶之大也” 都是判断句,且句式对称,“俭”“恶”分别作“德之共”与“恶之大”的主语,连个主语之后都可以停顿,所以排除B、C项。
“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的意思是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省略主语“共”,“言”作谓语,“有德者”既作“言”的宾语,又作“皆由俭来”的主语,所以“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中间不能停顿,这样就排除A项。
断句后,疏通语意为: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
故选D。
10.C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A.这是司马光父亲在世时,当时士大夫人家招待客人的食物和食器,不能体现司马光节俭品格。
B.说的是没有地位的人少贪欲节约的好处,不是说司马光的,当然不能体现司马光节俭的品格。
D.说的是鲁公,而不是说司马光。
故选C。
11.D.“司马光并不赞成李文靖、鲁公、张文节三人的行为”错,司马光举宋初身居高位的李、鲁、张三人厉行节约,保持勤俭作风的事例,与近年风俗侈靡的习惯对比,赞叹大贤们的深谋远虑,非庸人所能及,突出近年风俗侈靡的程度重。
12.(1)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
(2)但是(只不过)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容易,由奢侈进入节俭困难。
(3)节俭就少贪欲:君子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就可以走正直的道路。
13.①孔子认为节俭是一种美德;②孔子推崇节俭的生活方式;③孔子对待节俭的态度灵活。

参考译文:
我本来出身在贫寒的家庭,世代都凭借清白家风相继承。我生性不喜欢豪华奢侈,从做婴儿起,长辈把饰有金银的华美的衣服加在我身上,(我)总是因害羞而脸红并扔掉它。二十岁那年忝列在进士的科名,(参加)闻喜宴,只有(我)不戴花,同年说:“花是君王赐戴的,不能违反。”(我)才在帽檐上插上一枝花。(我)一向衣服只求抵御寒冷,食物只求饱肚子,也不敢故意穿肮脏破烂的衣服以表示与一般人不同,以此取得人们的赞扬。只是顺着我的本性(行事)罢了。许多人都把奢侈浪费看作光荣,我心里独自把节俭朴素看作美德。别人都讥笑我固执,不大方,我不把这作为缺陷,回答他们说:“孔子说:‘与其骄纵,毋宁固陋。’又说:‘因为俭约而犯过失很少。’又说:‘有志于探求真理但却以吃得不好,穿得不好为羞耻的读书人,是不值得跟他谈论的。’古人把节俭作为美德,现在的人却因节俭而相讥议,认为是缺陷,嘻,真奇怪呀!”
近年风气尤其奢侈浪费,当差的大都穿士人的衣服,农夫穿丝织品做的鞋。我记得天圣年间我父亲作群牧司判官时,客人来了未尝不摆设酒席,但有时斟酒三次,斟五次,最多不超过七次(就不斟了)。酒是向市上买的,水果限于梨、栗子、枣、柿子这一类,下酒菜限于干肉、肉酱、菜汤,食具用瓷器和漆器。当时士大夫人家都这样,人家并不讥笑非议。那时聚会次数多而礼意殷勤,食物少而感情深厚。近来士大夫家庭,酒如果不是照宫内酿酒的方法酿造的,水果、下酒菜如果不是远方的珍贵奇异之品,食物如果不是很多品种,食具如果不是摆满桌子,就不敢约会招待客人朋友。(为了约会招待)往往先要用几个月准备,然后才敢发请柬。如果有人不这样做,人们都争着非议他,认为他没有见过世面、舍不得花钱。因此不跟着习俗顺风倒的人,就少了。唉,风气败坏得像这样,即使是居高位有权势的人不能禁止,难道忍心助长这种恶劣风气吗?
又听说从前李文靖公作宰相时,在封丘门内修筑住宅,厅堂前面仅仅能让一匹马转个身。有人说它太狭窄,李公笑笑说:“住宅是要传给子孙的,这里作为我当宰相的厅堂,确实是狭窄,但是将来用作当太祝、奉礼的,我的子孙的厅堂却已经宽敞了。”参政鲁公当谏官时,真宗派人紧急召见他,后来在酒馆里找到他,鲁公入宫以后,真宗问他从哪里来,他如实地回答。皇上说:“你担任的官职作为清高有名望的官,为什么在酒馆里喝酒?”他回答说:“小臣家里贫寒,客人来了没有食具、下酒菜、水果,所以就到酒馆请客人喝酒。”皇上因为鲁公不隐瞒实情,越发器重他。张文节当宰相时,自己生活享受如同以前当河阳节度判官时一样,亲近的人有的劝他说:“您现在领取的俸禄不少,可是自己生活享受却像这样节俭,您虽然自己知道自己确实清廉节俭,但外人对您很有讥评,说您如同公孙弘盖布被子那样矫情作伪,您应该稍稍随从众人的习惯。”张公叹息说:“我今天的俸禄这样多,即使全家穿绸缎的衣服,吃珍贵的饮食,还怕不能做到吗?但是人们的常情,由节俭进入奢侈是容易的,由奢侈进入节俭却困难了。我今天的高俸禄哪能长期享有呢?我自己的健康哪能长期保持呢?如果有一天,我罢官或病死了,情况与现在不一样,家里的人习惯于奢侈生活已经很久,不能立刻节俭,那时一定会因为挥霍净尽而弄到饥寒无依,哪里像我作大官或不作大官,活着或死亡,家中的生活标准都固定像同一天一样呢?”唉,大体有道德才能的人的深谋远虑,哪里是凡庸的人所能比得上的呢!
御孙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共”就是“同”,是说有好品德的人都是由节俭而来的。因为如果节俭就少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不被外物役使,不受外物的牵制,可以走正直的道路。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少贪欲,就能约束自己,节约费用,避免犯罪,丰裕家室。所以说:“节俭是各种好品德的共有特点。”如果奢侈就会多贪欲。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贪图富贵,不走正路,最后招致祸患;没有地位的人如果多贪欲,就会多方营求,随意浪费,最后败家丧身:因此,做官的如果奢侈,就必然贪赃受贿,在乡间当老百姓的,如果奢侈就必然盗窃他人财物。所以说:“奢侈是各种罪恶中的大罪。”
相关链接:
孔子说:每天一竹笼饭,一瓢冷水,住在一间简陋的破房子里,一般人忍受不了这种清贫,而颜回却能安贫乐道,淡然处之。颜回的品行是多么高尚啊!
——《论语·雍也》
孔子说:我整天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自得其乐,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我把它当做天上的浮云。
——《论语·述而》
放见问礼的根本是什么。孔子说:“这个问题很重要啊!从礼节仪式来说,与其奢侈,不如节俭;从办理丧事来说,与其在仪式上搞得很隆重而完备周到,不如心里沉痛悲哀地悼念死者。”
——《论语·八佾》
孔子说:“礼帽用麻料来做,是礼制的要求;如今用丝料做,是节俭的方式,我遵从大众。在堂下见礼叩拜,是礼制;如今改在堂上见礼叩拜,那就显得傲慢。虽然违反众人,我还是坚持堂下见礼叩拜。”
——《论语·子罕》



相关阅读
1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2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3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5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6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