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百年来,人类的认知和决策都依赖于有限的经验,以及基于有限数据的传统统计工具。数字技术使我们掌握的数据量激增,大大改善了信息不充分的问题,由此可迅速提高认知和决策的效率与质量。这在此次疫情防控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仅用时10天就破译了此次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与非典的基因测序相比时间大大缩短,为检测试剂和疫苗的研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政府部门可以迅速掌握患者动态、患者流动范围、确定密切接触者,为阻止病毒扩散提供了快速而精准的行动指引。
数据的流动让人们能够超越时空限制,实现“非接触"协同。自从2月3日复工以来,有超过1000万家企业组织的2亿上班族在线开工;有大约5000万学生通过数字平台在线上课;到2月17日,全国有一半以上省份启用数字复工平台指导企业安全复工。
(摘编自朱鸿《数字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光明日报》2020年3月5日)
材料二:
疫情控制早期,是打好数据基础的关键时期。此时涌现的大部分应用多为信息收集和平台建设类项目,如各类自填报系统和大数据平台的建设。由于时间和数据量等方面的限制,2020年2月前的数据应用,60%以上属于初步的描述性应用,如疫情分布地图、人员流动展现等。出现较少部分诊断类的应用,多为病毒传染溯源分析以及结合人员流动的时空属性进行的高危人群判断等。随着平台的建设和数据的逐步积累,诊断类应用愈发成熟,预测类应用逐步增加。至2020年2月初,描述类和诊断类应用的占比达到了75%,数据粒度和分析粒度都更加细致,区县级甚至社区级的应用开始出现。例如百分点信息科技的“一区一码”系统,居民完成个人信息填报,进出小区时由系统自动分析辅助人工管理。预测类应用如潜在传染源和传染路径预测、传染人数趋势预测等开始出现,并逐步用于政府的决策参考。第四范式基于高维机器学习技术建立市区县级数字孪生系统,结合交通管制、复工时间、药物投放等多方因素对疫情发展的影响,对关键决策的实施影响进行仿真预判,为防控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摘编自《疫情防控中的数据与智能应用研究报告1.0版》)
材料三:
在疫情暴发前,虽然很多商业企业已经开始提出“数字化”,但它们当中的大多数仍将数字化看作“锦上添花”的一步棋,这次疫情却将“数字化竞争”变成商业竞争的基础逻辑。从2月初开始,全国数亿人第一次全面尝试“在线办公”,许多企业第一次真正体会到通过数字化工具进行远程协作的价值,也暴露了企业当前管理模式与在线化协作模式之间存在的巨大沟壑。为适应全流程在线化,企业将不得不对组织本身结构和管理方式进行数字化转型,使其与数字化协作方式相匹配。
数字化对现代社会的渗透本质上通过两种路径实现:一是新场景构建,比如说直播对商业的渗透;二是对现有场景的改造,比如在疫情期间广泛开展的智能问诊、智能外呼、视频庭审等新技术的应用。虽然这些场景存在多年,但是数字化让它们的功能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能够更多更好地完成任务,提供更优体验或更高效率。数字化创建或改造的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数字化深入的方向是通过智能化的供应链,借助数据、算法、产品、技术和经验服务于社会各个领域。换言之,全新数字化的供应链网络不仅仅是“物流”,它将向前伸入终端需求方,向后融入设计和生产制造环节,实现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化管理,准确预测需求、提升各环节确定性,让供应链形成各节点近乎实时互相感知的一张神经网络。
杭州、广州、郑州等几个城市已初步显现出数字化及相关技术在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上的独特作用。一方面,数字化低成本地降低政府和社会民众之间信息不对称,提高公共服务供给和民众治理需求之间的匹配度;另一方面,数字化工具能提升服务的效率和精准度,帮助政府资源更高效地发挥作用。未来,维度丰富的数字化身份、包含了个人信息及个人相关政务数据的开放可用的数据体系的建立,将助力政府提升治理能力,推进城市发展各方面效率的提升。
(摘编自张影《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新浪财经》2020年2月20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短时间破译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序列,掌握患者的活动轨迹,快速精准地指导行动,说明数字技术可迅速提高认知和决策的效率和质量。
B.在线办公、在线上课等通过数字平台超越时空限制,实现了“非接触”安全协同,确保社会正常运转,这些都是数字技术数据流动的结果。
C.疫情早期,数据应用多是信息采集和平台建设类项目,2月前初步的描述性应用占六成以上,也有少量诊断类应用,至2月初,才出现了预测类应用。
D.第四范式建立数字孪生系统,结合多方因素,进行仿真预判,可见预测类应用操作一般是先建模,然后通过预测模型预测发生事件的可能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疫情分布等信息的呈现到病毒传染的溯源再到疫情发展态势的预测,各类数据分析应用的深度逐步增加,助力政府后续的精准施策。
B.数字技术有效连接了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在线办公”让企业体会到数字化远程协作的价值,也认识到企业要数字化转型存在的问题。
C.数字化通过对新场景的构建和对现有场景的改造两种路径来实现对现代社会的渗透,虽然起点是消费场景,但深入方向则是全链路的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大危机下孕育着大机遇,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技术,也让数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大作用。
6.为什么说新冠肺炎疫情让中国数字化进程按下快进键?请根据材料三简要分析。(6分)
答
4.答案 C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归纳整合信息、概括分析各种信息之间关系的能力。
思路点拨 “才出现了预测类应用”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预测类应用逐步增加”,并未说明此类应用出现的准确时间。
5.答案 D
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材料中相关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思路点拨 “疫情不仅催生了数字技术”错,数字技术早在疫情之前就产生了,疫情加速了数字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6.命题透析 本题考查对材料内容分析综合、概括中心意思以及信息加工的能力。
答案 ①企业:数字化从附加项变为必选项(数字化成为必须)。②社会:促进新数字化场景对供应链神经网络的孕育和完善。③政府:加速了数字政府建设。(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
相关阅读
1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2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3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4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5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