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文化的新生力量——关于弹幕的几点认识》阅读答案-郝静静

发布时间: 2020-07-27
从Web4.0时代的到来和5G新技术的兴起,以及在三网融合、自媒体等新语境背景下,弹幕评论成为“互联网+”时代独特的文艺评论新样式。它最早出现在弹幕视频网站,又陆续现身于主要视频网站,并用“弹幕电影”的新身份堂而皇之地登上了电影大银幕,形成一种新的观影形式和评论样态,成为继点击率、收视率、上座率之外的又一隐性评价体制。
与以往的传统文艺评论不同,弹幕评论在技术助力下打破了原有的话语壁垒,给观众更多的
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传统文艺评论从业者大多以传统媒介为话语平台,用理论分析和文本对照的方式,对文化现象或者艺术作品进行高屋建瓴的评价。他们不仅需要有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还需要得到同领域学者的专业肯定和价值认同。这种专业化和高门槛的评论方式,形成某种特定的话语权,并且在动态的社会发展中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圈层,是较高水准的评价与分析。
相较传统文艺评论,弹幕评论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来迎接观众的广泛参与和话语表达,也彰显了大众文化时代的自我言说。弹幕评论的准入机制,吸纳了更多的普通受众,评论内容不再拘泥于学院派的理论批评和学理研究,高深的思想内涵被多元的情绪表达取代,深奥的专业词语被幽默的自说自话消解,大家在这里同处一个话语平台,学识差异和教育背景被画面背后匿名的网络身份所虚化。
弹幕评论“所见即所得,所思即所写”的便捷特质,跨越了身份差异,使民间文化在多样文化形态中脱颖而出、另辟蹊径。弹幕评论沿袭民间文化自娱自乐的特点,关注日常通俗趣味的自发性表达,在多元话语体系中寻找自己特有的评论方式。
比如,传统文艺评论对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是基于“国家形象建构”“家国情怀”“全民记忆”
“共同体美学”的学理分析,而弹幕评论更多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这盛世如你所”“原
谅我没出息,一直在掉眼泪”等真挚表达的简短话语。尤其当传统文艺评论因为圈层界限而显得曲高和寡时,以弹幕评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便呈现出一种出奇制胜的力量。
目前,弹幕评论的主体是互联网上最活跃和最有表现欲望的青年一代,他们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有着敏感的体察,也是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的一代。青春的特质和虚拟的空间,给青年更为广阔的话语平台。伴随视觉文化成长的一代,早就已经熟悉了影像艺术的表现形式,也深谙画面背后的文化内涵,加上长久以来的碎片化阅读习惯和多屏互动的视觉审美行为,让他们能在视觉欣赏和话语表达中相互兼顾,既不会错失画面的关键情节和精彩内容,又能给出恰到好处的即时感受和体验评价。
弹幕评论消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特质,而成为全民皆可参与的无门槛表达,其中既有高谈阔论的学术大家,又有平凡质朴的普通观众,既有老成持重的成年长者,也有新潮另类的初生牛犊。他们的成长经历、教育背景、性别差异和个人喜好,暂时被这种直观、当下和即时的交流方式遮蔽,用全新、零障碍、无差距的“新的打开方式”营造出新的话语空间。
(摘编自郝静静《视觉文化的新生力量——关于弹幕的几点认识》,《光明日报》2020年5月13日)
1.下列对于“弹幕评论”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弹幕评论”是“互联网+”时代一种文艺评论新样式,已成为与点击率、收视率、上座率并列的显性评价体制。
B.“弹幕评论”打破了原有的话语壁垒,用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的姿态,给观众更多的话语空间和展现舞台。
C.“弹幕评论”具有便捷性、多样性、趣味性、即时性、直观性等特点,其主体涵盖了全民的各个年龄阶段。
D.“弹幕评论”代表了民间文化,其简短真挚的表达突破了圈层界限,从而取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正统地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弹幕评论的出现、特点、参与者等方面,阐述了弹幕评论作为视觉文化新生力量的优势。
B.文章第二、三段运用比较论证,比较了弹幕评论和传统文艺评论的不同,论证了弹幕评论质量更优于传统文艺评论的观点。
C.文章第五段以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为例,列举并比较了传统文艺评论和弹幕评论的具体表现,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
D.文章紧扣当下热点现象,以提出论题再具体分析的方式展开论证,思路清晰,逻辑严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传统文艺评论多以传统媒介为话语平台,门槛高,专业性强,需要完备的知识体系和理论建构,这限制了普通受众的广泛参与。
B.弹幕评论更加开放、多元和包容,可以表达多元的情绪,可以白说白话展示幽默,匿名的网络身份虚化了现实中的学识差异和教育背景。
C.青年一代由于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有着敏感的体察,故而能够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最终成为弹幕评论的主体。
D.弹幕评论营造出新的话语空间,无门槛,零障碍,无差距,无论年龄大小、教育背景、性别差异和个人喜好,皆可参与表达和交流。


1.B(A.“显性评价体制”错,原文是“成为继点击率、收视率、上座率之外的又一隐性评价体制”;C.“主体涵盖了全民的各个年龄阶段”错,原文是“弹幕评论的主体是互联网上最活跃和最有表现欲望的青年一代”;D.“取代了传统文艺评论的正统地位”错,无中生有,原文是“以弹幕评论为代表的民间文化便呈现出一种出奇制胜的力量”。)
2.B(“论证了弹幕评论质量更优于传统文艺评论的观点”错,这两段通过比较突出了弹幕评论不同于传统文艺评论的特点,但并未论证其质量更优于传统文艺评论。)
3.C(“故而能够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错,强加因果,根据原文“他们对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转型和价值转变有着敏感的体察,也是直吐胸怀和直抒己见的一代”,上下句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相关阅读
1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2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3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4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5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6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