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古为新:建构现代新诗的传统观》阅读答案-杨柳

发布时间: 2020-08-05
①20世纪初,以胡适为代表的白话新诗派在“诗体大解放”的口号下,要“把从前一切束缚诗神的自由的枷锁镣铐,笼统推翻”。但在努力摆脱传统束缚的同时,他们并未放弃与旧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新诗在30年代选择回望传统,以现代派为代表的新诗人希望从古典诗歌艺术中找寻新诗的出路。诗人袁可嘉将文学革命以来的新诗指认为“新传统”来继承,40年代“中国新诗派”也因此走向多方面的综合。
②新诗诞生短短30年就已出现了新旧传统的叠加态势。正如余光中所说:“新诗是反传统的,但不准备,而事实上也未与传统脱节。”“新诗是以‘后浪’的姿态出现的,未闻后浪会被前浪推倒。我们也准备于数十年后变成‘前浪’,被另一‘后浪’推倒,并不会赖在潮流的前面,做一座不让路的凝固的波浪。”在新旧关系的不断建构中,新事物逐渐凝定了自身的形态,旧事物却在不断改变自己原本固定的面貌。
③事实上,尽管现代性源自西方社会自身的发展,但西方也不可避免地经历了同样的传统断裂。启蒙运动对西方社会各方面的传统做出无情审判。尽管现代化战车给人类带来的好处并不比恶果多,但现代理性对传统的再认识即使从传统本身的角度来看或许也并不是件坏事。人们对于传统不再是习惯性地、不假思索地遵从,而是将它拉下神坛,以平常眼光看待。传统在更自由、更理性的现代阐释中获得了更丰富的内涵、更多样的可能性。对过去世界的全面重估并没有使传统崩溃消失,反而让人们意识到,我们从未离开过传统的围绕。
④在这种认识背景下,传统作为人类历史的一种精神沉淀和文化力量,本身也是可以被人为塑造的。霍布斯鲍姆提出了社会学概念“被发明的传统”。他认为,“传统”是一套被社会接受的有固定规则的实践活动,一方面拥有其仪式感和象征性,在重复中宣扬某种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另一方面必然与过去产生连续性关系。传统的发明为的是适应社会与过去建立联系的某种需求。
⑤由此也可看出,中国诗坛上历次回望传统的潮流,正是新旧模式在转变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不适应性、不协调性的表征。一方面,旧诗形式已被彻底打破,但新诗形式的建构却依然处于未完成状态;另一方面,旧诗传统仍给新诗作者无形的压力和诱惑,尽管那些传统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表达能力。新诗的传统观一直未建立完善,我们经常同时看到一部分人主张继续革新,认为诗坛不断出现的复古风潮阻碍了新诗的发展;另一部分人则不满于新诗尝试初期与传统的“断裂”,认为应回过头从古典资源中寻找新诗的未来。
⑥事实上,从文化发展和延续角度看,传统并不是被动地、静止地存在于历史当中等待人们发掘,或是可以被轻易抛弃;而是作为一种主动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在介入当下话语,进入文化语义场,参与当下语言和思想的构建。
⑦早在20世纪90年代,李怡就指出,中国新诗的合法性不应以是否继承本土传统、是否受到西方影响来衡量,而应建立在自身的艺术实践之上。新诗的价值核心在于其独创性的“新”,并因此能够在创作实践上开创一个“新传统”。从袁可嘉、余光中到李怡,他们呼唤的现代诗“新传统”如今更有力地参与到当代诗歌创作和评论中来,与中国古典“旧传统”一道,不断与当下交流共生、互显互持。在当下弘扬传统文化的大语境下,我们应思考的或许不仅仅是新诗如何更有效地接续中国古典诗传统,还应吸取“五四”以来新诗融汇传统的丰富实践经验,思考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怎样“与古为新”,在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建构新诗的现代性与原创性。
(摘编自杨柳《与古为新:建构现代新诗的传统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话新诗派想要笼统推翻传统枷锁镣铐的同时,并未放弃与旧诗在内容和形式上的联系。
B.新诗其实是在新旧传统的不断建构中,逐渐凝定了自己的形态,并形成新旧传统的叠加。
C.现代化给人类带来的好处是将传统拉下神坛,不再不假思索地遵从,从而摆脱传统。
D.从文化发展和延续的角度看,传统可以通过人为塑造介入当下语言和思想的构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历史发展的维度,论证了构建现代新诗要接续传统,要在继承中“与古为新”。
B.第②段引用余光中的话论证了新诗诞生30年就呈现新旧传统的叠加态势,有说服力。
C.第③段运用对比论证,通过中西方的比较,论证了传统在现代阐释中获得了更多内涵。
D.末段转述李怡的话,目的是论证新诗的传统应是古为今用,外为中用,独创自己的“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诗坛上历次出现回望传统的潮流是因为旧诗传统给新诗作者无形的压力和诱惑。
B.传统是有其固定规则的实践活动,所形成的精神沉淀和文化力量也是可以被人为塑造的。
C.因为旧诗传统已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表达能力,因此新诗的发展应与其进行脱节和断裂。
D.所谓“与古为新”是指我们要从古典资源中寻找新诗的未来,在传统中建构新诗的原创性。


(1)C.现代化并没有摆脱传统,文中第三段说“反而让人们意识到,我们从未离开过传统的围绕”。
(2)C.不是对比论证,两者是类比论证,属于同一性质,不构成对比关系。
(3)B(A.“是因为旧诗传统给新诗作者无形的压力和诱惑”分析错误,第五段“新旧模式在转变过程中不断出现的不适应性、不协调性”才使得中国诗坛上历次出现回望传统的潮流。C.“因此新诗的发展应与其进行脱节和断裂”错误,文中第二段讲“不准备,而事实上也未与传统脱节”,而且新诗应“有效地接续中国古典诗传统”。D.表述不全面。一是“从古典资源中寻找新诗的未来”只是其中一方面,我们还要继续革新;二是我们要在传统的“现代转化中”建构,“现代转化中”这一限制不能少。相关内容在最后一段。)



相关阅读
1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2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

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3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4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

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

5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

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6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

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