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我说……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吗?
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可是……
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吗?您有地方去吗?
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吗!(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哀求地)贤一郎!
阿胤:哥哥!
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郎发疯似的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
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都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个性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8.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
9.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
6.(3分)C(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除了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还有对夫爱的渴望,对完整的家的渴望)
7.(3分)B(“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错,文中父亲和贤一郎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冲突)
8.贤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荒唐,所以痛恨他(2分)新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2分)
9.示例
同意。(2分)从父权家长制的角度,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从情感的角度,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料到的,他恐惧、厌恶、憎恨和悲哀,这是矛盾之处。但血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隔的,当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看到父亲的确需要照顾,听到母亲的哀求,知道弟弟妹妹对父爱的渴望,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所以结尾出现了突然转变,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6分。观点2分,矛盾性分析和统一性分析各2分)
相关阅读
1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
灾难,是观照一个民族灵魂的镜子。抗疫期间,有句话刷屏了:劲头上来了,很多东西都能解决。中国人的精气神和永恒不灭的民族魂就是这股劲。 从白衣战士冲锋在前的身影里,人们 【查看全文】
2 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求知方式各异,无论是看画面、听声音还是浏览文字,摄取知识和信息之后,在 、沉潜往复中使之沉淀为思考和智慧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朱熹有云: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文字 【查看全文】
3 三哥营地阅读答案-陈毓三哥营地 陈 毓 早起开门,三哥打眼望见坪场上那棵板栗树下,环绕树冠炸开一地油亮亮的板栗。三哥看着板罘出神,一只松鼠突然跳到树下,被随之坠落的包惊吓,长尾巴一甩,呼一 【查看全文】
4 《故乡》阅读答案-2022年中考题①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②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 【查看全文】
5 《孩子的力量》阅读答案孩子的力量 列夫托尔斯泰(俄)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 【查看全文】
6 材料一: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材料一: 2020年4月24日是第五个中国航天日,也是中国首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50周年纪念日。当天,国家航天局公布了面向深空的中国行星探测任务天问系列名称和揽星九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