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阅读答案与翻译-《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发布时间: 2022-01-10
初,李广有孙陵,为侍中,善骑射,爱人下士。帝以为有广之风,拜骑都尉,教射酒泉、张掖以备胡。及贰师①击匈奴,上诏陵欲使为贰师将辎重。陵叩头自请曰:“愿得自当一队,到兰于山南以分单于兵。”上壮而许之,诏路博德将兵半道迎陵军。博德亦羞为陵后距,奏言:“方秋,匈奴马肥,未可与战。愿留陵至春俱出。”上怒,乃诏博德引兵击匈奴于西河;诏陵以九月发,出遮虏障。陵至浚稽山,与单于相值,骑可三万,围陵军。陵引士出营外为陈,前行持戟盾,后行持弓弩。虏见汉军少,直前就营。陵搏战攻之,千弩俱发,应弦而倒。捕得虏,言“单于曰:‘此汉精兵,击之不能下,日夜引吾南近塞,得无有伏兵乎?’诸当户君长皆言:‘单于自将数万骑,击汉数千人不能灭,后无以复使边臣,令汉益轻匈奴。’”是时,陵军益急,匈奴骑多。会陵军候管敢为校尉所辱,亡降匈奴,具言:“陵军无后救,射矢且尽,当使精骑射之,即破矣。”单于得敢大喜,使骑并攻汉军。汉军南行,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入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韩延年战死,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上欲陵死战,后闻陵降,上怒甚。群臣皆罪陵,上以问太史令司马迁。迁盛言:“陵事亲孝,与士信,常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其素所畜积也,有国士之风。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且陵提步卒不满五千,深蹂戎马之地,抑数万之师,虏救死扶伤不暇,悉举引弓之民共攻围之,转斗千里,矢尽道穷,士张空誊,冒白刃,北首争死敌,得人之死力,虽古名将不过也。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久之,上悔陵无救,曰:“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②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
(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有删改)
[注]①贰师,将军李广利。②强弩都尉,指路博德。后面的“老将”也指路博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人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B.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人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C.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人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D.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人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匈奴,古族名。战国时活动于中国北方,汉武帝时遭到大力打击,后分裂,部分西迁。
B.戟,文中指兵器。最初是青铜制,将戈、矛合成一体,既能直刺,又能横击。盛行东周。
C.太史令,是古代设置的修史的官员,同时也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
D.国士,一国中勇力或才能最杰出者。如《史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陵是名门之后,军事素养高,爱护士兵,被皇帝看重。皇帝派他去协助李广利,但李陵有自己的想法,他打算自己带兵去抗击匈奴,被皇帝赞许。
B.匈奴的军队与李陵的军队相持,单于轻视李陵,结果大败。单于打算在边塞设下伏兵,一举歼灭汉朝精锐部队,他的想法得到下属的支持。
C.李陵的军队处境危险,敌人众多,屋漏偏逢连夜雨,又遇上一个下属叛变,叛徒把李陵军队的底细告知敌人,最终李陵感到无颜见天子,就投降了匈奴。
D.皇帝得知李陵投降匈奴,非常生气。司马迁为李陵辩护,他认为李陵奋不顾身保卫国家,历尽艰难与敌人周旋,寡不敌众,迫于无奈而投降,情有可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举事一不幸,全躯保妻子之臣随而媒蘖其短,诚可痛也。(4分)
(2)身虽陷败,然其所摧败亦足暴于天下。彼之不死,宜欲得当以报汉也。(4分)
14.文中写“上悔陵无救”,皇帝犯了什么错误,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3分)


10.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的能力。原文标点:士尚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抵山人狭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
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太史令,古代掌管天文观测和推算节气历法等事务的长官。其职能和称谓历代不尽相同。但不是皇帝的文学侍从官,也不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
12.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单于打算在边塞设下伏兵,一举歼灭汉朝精锐部队,他的想法得到下属的支持”与原文不符,应是“单于认为,汉军引诱自己到南部边塞,可能有伏兵,他的下属认为,不消灭汉军,后患无穷”。
13.(1)现在做事一旦遭遇不幸,那些只顾保全身家性命的臣子便任意构陷,说长道短,实在令人痛心。
(2)他虽然失败被俘,然而他摧败敌军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了。李陵没有死节,是想在适当的时机报效汉朝。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第(1)小题的关键点:“举事”意为“做事”;“全”意为“保全”;“诚”意为“实在”。第(2)小题的关键点:“摧败”意为“摧败敌军的战绩”;“暴”意为“光耀”;“得当”意为“适当的时机”。每小题关键点每处1分,意思翻译准确即可,句意1分。
14.在李陵还没出战时,皇帝就预先颁发诏书,(1分)而老将路博德羞为李陵的后卫,就寻找借口,不肯接应李陵,最终使李陵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2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内容的能力。本题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时,首先要准确理解文末相关文字“陵当发出塞,乃诏强弩都尉令迎军。坐预诏之,得令老将生奸诈”,再结合前文,梳理逻辑关系,得出结论。

【参考译文】
当初,李广的孙子李陵,担任侍中,精通骑马射箭之术,爱护士卒。汉武帝认为李陵颇有其祖父李广的风范,封他为骑都尉,在酒泉、张掖一带教习骑马射箭之术,以防备匈奴。等到李广利出击匈奴时,汉武帝召见李陵,想命他为李广利押运辎重。李陵叩头请求说:“希望能让我自己率领一队人马,前往兰于山以南地区,用以分散匈奴的兵力。”皇帝称赞李陵,答应了他,并下令强弩都尉路博德率兵在途中接应李陵军。路博德耻于为李陵的后卫,上奏说:“正当秋天,匈奴马肥之际,不可与之交战。希望留李陵到春天,我们一起出发。”皇帝大怒,便下诏让路博德率兵赶赴西河袭击匈奴;下诏让李陵在九月从遮虏障出塞。李陵在浚稽山,与单于率领的匈奴军队相遇,足有三万匈奴骑兵,包围了李陵的军队。李陵带士兵在营外列下战阵,前排手持戟、盾,后排手持弓、弩。匈奴兵见汉军人少,便直逼营前阵地。李陵与敌人交战相攻,弓箭手万箭齐发,匈奴兵纷纷应弦倒地。抓到匈奴的俘虏,交代说“单于说:‘这是汉朝的精兵,攻击不能取胜,日夜将我们引向南边靠近边界的地方,难道说有伏兵吗?’各部落当户君长都说:‘单于亲自率领几万骑兵,袭击几千汉军不能将他们消灭,以后再也无法派遣入边的大臣了,会让汉朝更加轻视匈奴。’”此时李陵的军队处境越发凶险,匈奴的骑兵很多。恰好在此时,李陵军中有一个名叫管敢的军候,因受到校尉的欺辱,逃到匈奴军中投降,详尽说道:“李陵的军队并无后援,弓箭也即将用尽,应当派精锐骑兵用弓箭射杀他们,汉军立即就可击破。”单于得到管敢,不觉喜出望外,命匈奴骑兵一齐向汉军发起猛攻。汉军向南退却,五十万支箭已全部用尽,于是放弃辎重车辆撤退。此时军中将士还有三千余人,只是砍下车轴拿在手中,文职人员也手持短刀加入战斗行列,到达山下狭谷中。单于截断汉军后路,匈奴兵卒将山上巨石滚入谷中,汉军死亡惨重,难以前进。韩延年战死,李陵说道:“我已无面目报答皇帝了!”于是投降。皇帝希望李陵死战,后来听说李陵投降,皇帝非常愤怒。群臣皆怪罪李陵,皇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对此事的看法。司马迁极力说:“李陵对亲人孝敬,对士人诚信,经常奋不顾身解救国家危难,从他一向的表现来看,有国士之风。现在做事一旦遭遇不幸,那些只顾保全身家性命的臣子便任意构陷,说长道短,实在令人痛心。况且李陵只率领不到五千人的步兵,长驱直入匈奴腹地,抵挡数万敌军,使匈奴顾不上救死扶伤,招来全部会射箭的民众一同围攻李陵,李陵转战千里,箭尽路绝,士兵拉的是空弩,冒着白刃,还是向北同敌人拼死搏斗,能得到士兵拼死之力,就是古代名将也不能超过他。他虽然失败被俘,然而他摧败敌军的战绩,也足以光耀天下了。李陵没有死节,是想在适当的时机报效汉朝。”过了很久,皇帝后悔没有及时救援李陵,说:“应当在李陵率军出塞时,再让强弩都尉路博德前去接应。而我预先颁发诏书,才让老将路博德心生奸诈。”



相关阅读
1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2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3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4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5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6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