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大蝗旱,江、淮、京东滋甚。仲淹请遣使循行,未报。乃请问曰:“宫掖中半日不食,当何如?”帝恻然,乃命仲淹安抚江、淮,所至开仓赈之,且禁民淫祀,奏蠲庐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且条上救敝十事。
拜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还,判国子监,迁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时吕夷简执政,进用者多出其门。仲淹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如此为序迁,如此为不次,如此则公,如此则私。况进退近臣,凡超格者,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他日,论建都之事,仲淹曰:“洛阳险固,而汴为四战之地,太平宜居汴,即有事必居洛阳。当渐广储蓄,缮宫室。”帝问夷简,夷简曰:“此仲淹迂阔之论也。”仲淹曰:“汉成帝信张禹,不疑舅家,故有新莽之祸。臣恐今日亦有张禹,坏陛下家法。”夷简怒诉曰:“仲淹离间陛下君臣,所引用,皆朋党也。”仲淹对益切,由是罢知饶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希宰相旨,请书仲淹朋党,揭之朝堂。于是秘书丞余靖上言曰:“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逮加贬窜,况前所言者在陛下母子夫妇之间乎?陛下既优容之矣,臣请追改前命。”明年,夷简亦罢,自是朋党之论兴矣。后夷简再入相,帝谕仲淹使释前憾。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初,仲淹以忤吕夷简,放逐者数年,士大夫持二人曲直,交指为朋党。及陕西用兵,天子以仲淹士望所属,拔用之。
仲淹为将号令明自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颊犯其境元昊遗和及拜枢副使。王举正懦默不任事。谏官欧阳修等言仲淹有相材,请罢举正用仲淹,遂改参知政事。仲淹曰:“执政可由谏官而得乎?”固辞不拜,愿与韩琦出行边。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B.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C.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D. 仲淹为将号令/明白爱抚士卒/诸羌来者/推心接之不疑/故贼亦不敢辄犯其境/元昊请和召/拜枢密副使。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字:古代的中国人在姓名之外的别名,由父母或师长来取。古时男子20岁时取字。
B. 迁:调动官职。“左迁”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意义不同。
C. 朋党:原指同类人相互勾结,后指因政见不同相互倾轧,排斥异己的宗派集团。
D. 谏官:我国古代对君主的过失直言规劝并使其改正的官吏,专门负责规谏天子的过失。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范仲淹勤学耐苦。在应天府读书期间,昼夜不停地学习,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他从不叫苦。
B. 范仲淹勤政爱民。在江、淮、京东这些地区遭遇灾祸时,他积极请示,然后开仓济民,免除百姓赋税。
C. 范仲淹敢于直言。他提出图片关于官吏的升迁顺序和建都的建议并没有得到执政者吕夷简的首肯。
D. 范仲淹爱护士兵。他因爱护士兵而得到很高的威望和皇帝的提拔,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来侵犯。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仲淹以一言忤宰相,遽加贬窜。
(2)仲淹顿首谢曰:“臣乡论盖国家事,于夷简无憾也”。
14. 根据文意,分析“朋党之论兴矣”的原因。
答
10. A
11.B “‘左迁’与‘是夕始觉有迁谪意’中的‘迁’意义不同”错误,两句中的“迁”都是指“贬职”,意义相同。
12. D “他因爱护士兵而得到很高的威望和皇帝的提拔,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来侵犯”错误。因果不当。
13. (1)范仲淹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宰相,就立即加以贬谪流放。
(2)范仲淹叩头道歉说:“我以前所争论的都是国家的公事,对吕夷简本人并没有怨恨。”
14.①范仲淹得罪了吕夷简,被吕夷简指责为朋党;
②范仲淹被放逐,他们双方互相指责对方为朋党;
③吕夷简罢相,从此朋党之论兴起。
参考译文:
范仲淹字希文,他少时就有志气,奉行操守。前往应天府,依从戚同文学习。他昼夜不停地刻苦学习,冬天读书十分疲乏时,就用冷水浇脸;有时无东西吃,甚至不得不靠喝稀粥度日,一般人不能忍受的困苦生活,范仲淹却从不叫苦。
这年发生了严重的虫灾和旱灾,江、淮、京东这些区域灾情尤其严重。范仲淹请求朝廷派遣官员前往灾区察看灾情,没有得到答复。于是就问仁宗说:“宫廷里的人如果半天不吃饭,情形会怎么样呢?”皇帝显得十分难过,于是派遣范仲淹去安抚江、淮地区的灾民。范仲淹所到之处开仓济民,并且禁止灾区老百姓过多的祭祀活动,奏请朝廷免除庐州、舒州上供的折役茶,江东的丁口盐钱,并且向皇帝逐条陈述了救治朝政弊端的十件大事。
朝廷提拔范仲淹为尚书礼部员外郎、天章阁待制,召回京城,判国子监,又转升为吏部员外郎、权知开封府。当时吕夷简执掌朝政,被任用提拔的人大都出自他的门下。范仲淹呈上一份《百官图》,指着图上百官升迁的次序说:“像这样的是循序升迁,像这样的是不合次序的升迁,循序升迁是公正的,越序升迁是不合理、私意的。况且皇帝近臣的提拔和黜降,凡是超过一定限度的,也不应该全部委托宰相处理。”吕夷简很不高兴。有一天,在讨论建都之事时,范仲淹说:“洛阳地势险要,城池坚固,而汴京却是四面攻战之地,天下太平时期皇上可居住汴京,如果一遇战事皇上必须居住洛阳。因此应当逐步地扩大洛阳的储备,修缮洛阳的宫室。”仁宗皇帝问吕夷简,吕夷简说:“这是范仲淹迂腐空疏的言论。”范仲淹说:“汉成帝相信张禹,不怀疑母舅家,因而导致了王莽篡国之祸。我担心今天也有张禹这样的人,破坏陛下的家法。”吕夷简愤怒的向皇帝诉说:“范仲淹离间陛下和我们的关系,他所任用的人,都是他的同党。”范仲淹对此极力反驳,奏对急切,因此被罢官而降任饶州知州。 殿中侍御史韩渎迎合宰相旨意,奏请皇帝把范仲淹同党的姓名写出来,在朝廷上张贴公布。于是秘书丞余靖上书说:“范仲淹因为一句话得罪了宰相,就立即加以贬谪放逐,何况他前次所议论的是关于陛下母子夫妇间的事,陛下都已经宽容了他呢。我请求陛下追回并修改前道诏命。”第二年,吕夷简也被免除了宰相之职,从此关于朋党的议论就流传开来。后来吕夷简再次担任宰相,皇帝劝告范仲淹主动消除与吕夷简以前的怨恨。范仲淹叩头道歉说:“我以前所争论的都是国家的公事,对吕夷简并没有怨恨。”
当初,范仲淹因为触犯了吕夷简,被放逐在外多年,士大夫们各自坚持他们二人的是非曲直,互相指责对方是朋党。等陕西一带发生了军情,皇帝因为范仲淹众望所归,便开始提拔重用他。
范仲淹作将领,号令清楚,爱护士兵,对于前来归附的各部羌人,诚恳接纳,信任不疑,因此西夏军队也不敢轻易侵犯他所统辖的地区。元昊请求议和,范仲淹被朝廷召回,授予枢密副使。王举正性情胆怯不敢直言,不能胜任其事,谏官欧阳修等人说范仲淹有当宰相的能力,请求朝廷罢免王举正而任用范仲淹,于是范仲淹又改任参知政事。范仲淹说:“执政官可以由谏官的几句话就得到吗?”他坚决辞谢不接受任命,并希望和韩琦一同出京巡视边防。
相关阅读
1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2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3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4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5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6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