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于江上者阅读答案与翻译-《引婴投江》

发布时间: 2021-08-24
引婴投江
有过①于江上者,见人方②引③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人问其故④,曰:“此其父善⑤游!”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邃善游哉?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注释)①过:经过。②方:正。③引:拉着。④故:缘故。⑤善:擅长、善于。
1、“有过于江上者”看到了一件什么事?用“ ”在文中画出相关的句子。
2、“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的理由是什么?(用文中原句回答)
3、关于这则寓言,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领的获得既要靠自己,也要靠先天的遗传。
B.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要因人因事而异。
C.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

1、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
2、此其父善游!
3、A



引 (yǐn)   蹄(tí)   
3、请你写出下面划线字在文中的意思。
(1)有 过 于 江 上 者(经过)
(2)引 婴 儿 而 欲( 拉 )
(3)遽 善 游 哉(就,一定)
(4)见人方引婴儿(牵引、拉、领着)
(5)人问其故(原因、缘故)
(6)其父善游(擅长)
3、那个人要将婴儿投入江中的原因是什么?
婴儿的父亲擅长游泳。
4、本文的主旨句是哪句?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5、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一是本领的获得要靠自己,而不能靠先天的遗传。二是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处理的方法也要有所不同。
7、说说你读完这个故事之后有什么启示?
启示:说明对象变了,解决问题的方法、手段也要随之变化,否则将要酿成大错。
8、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答:处理事情要从实际出发,对象不同或事物环境不同,处理问题的方法也要随之改变,因人而异。

【翻译】
有人在过江时,见一个人正拉着一个小孩要把他投到江里去,小孩啼哭。过江的人忙问这样做的原因,路人说:“他的父亲擅长游泳。”他父亲虽然擅长游泳,儿子难道就一定擅长游泳吗?用这样的方法处理事务,一定是荒谬的。



相关阅读
1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

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3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4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5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

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

6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

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