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夏元昊拒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B.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C.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D.世衡曰∕过石而下∕将无泉邪∕尔其屑而出之∕凡屑石∕一畚定偿百钱∕工乃致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诏书,皇帝布告天下臣民的文书,自秦始皇登基后,改命为制,令为诏。
B.河东,黄河由北向南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因在黄河以东,故古称河东。
C.营田,古时政府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垦殖荒地,以此取得军饷和税粮。
D.郊迎,在郊外迎接宾客,多有怠慢之意。古时主宾见面礼仪多为作揖礼。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昊做事反复无常,他在暗中收买羌人作为内助,环庆路的羌族酋长六百多人被诱使,相约做他的向导,但此举不久后便败露了。
B.范仲淹用兵有方,他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腹地,敌人率领三万骑来战,范仲淹识破对方计谋,击退了来犯的敌人。
C.种世衡深谋远虑,他倡议依凭宽州的旧垒来修筑新城,除了能抵挡西夏的锋锐之外,还有很多方面的战略意义,朝廷接纳了他的建议。
D.种世衡讲求信义,他让工匠凿石挖井,教百姓练习射箭,都用激励取得了成功;种世衡冒雪履行与牛奴讹的约定,也让对方大为感动。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命世衡董其役。夏人屡来争,世衡且战且城。(4分)
(2)吾世居此山,汉官无敢至者。公了不我疑耶?(4分)
14.范仲淹和种世衡防御西夏的策略有哪些相同之处?(3分)
答
10.B
11.D(3分。不是怠慢,是敬重)
12.B(3分。据“以三万骑来战,佯北,仲淹戒勿追,已而果有伏”可知,敌人是假装失败,范仲淹也并没有追击)
13.(1)朝廷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4分。“董”、“役”、“城”各1分,句意1分)
(2)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4分。“世居”“了”和宾语前置各1分,句意1分)
14.①修筑城池,巩固宋军的阵地;②团结诸羌,阻止西夏的渗透。(3分。答出一点得2分,答出两点得3分)
【参考译文】
当初,元昊造反,暗地里诱使羌族为内助,环庆路的酋长六百多人相约做向导。事情不久就败露了。范仲淹因为他们反复无常,到达自己所部,就奏请巡行边境,凭借诏书犒赏羌族,检阅他们的人马,为他们建立条规约定,羌族人都听命。从此为中原所用,羌人亲近爱戴范仲淹,称呼他为“龙图老子”。范仲淹因为庆州西北马铺砦面对后桥川口,在敌人腹地,想在那儿筑城,估计敌人肯定会来争夺,秘密派遣儿子范纯佑和蕃将赵明先占领那个地方,自己带着军队跟着他们。将领们不知到哪儿去,走到柔远,版筑都准备好了,十几天就把城墙筑好了,就是大顺城。敌人发觉后,派三万多骑兵来战,假装败退,范仲淹告诫不要追击,后来发现果然有伏兵。大顺城建完,白豹和金汤的敌人都不敢进犯,环庆路从此以后受到的侵略就更少了。当时塞外的寨子已经陷落了,鄜州判官种世衡说:“延安东北二百里有过去设的宽州,请凭借废弃的堡垒再兴建,来抵挡敌寇的攻击,往西可以巩固延安的形势,向东可以方便获得河东的粮食,向北可以谋取银州夏州的旧土。”朝廷听从了他的建议,命令种世衡监督管理这项工程。夏人屡次来争夺,种世衡边作战边筑城。然而位置险要却没有泉水,商议认为此城不能守。凿井挖地一百五十尺,遇到横亘的石层,工匠们说:“这里不能挖出井了。”种世衡说:“石头下面,难道还没有泉水吗?你们把石头打碎挖出(泉水)来。”凡是打碎的石头够一簸箕的,就付一百钱,工匠们拼命干,穿过好几层石头,泉水果然湍急地涌出来。城建完后,皇帝赐名青涧,让种世衡管理城市事物。种世衡开营田,招募商贾,流通货物财利,城里富实起来。教百姓练习射箭,用银子作标的,谁射中就给谁,因此人人能射箭。范仲淹巡边,知道环州的羌人很多秘密地和元昊相通,因为种世衡平常深得羌族人的信任,直到青涧城完工,就奏明让种世衡任环州知州来镇守安抚他们。有个叫牛奴讹的平常很倔强,不曾出来见过州官,听说种世衡来了,到城郊迎接种世衡。种世衡和他约定第二天去他的帐篷慰劳部落里的人。这天晚上,雪深三尺。左右说:“牛奴讹凶恶狡诈难以相信,况且道路艰险,不能去。”种世衡说:“我正要以信义交结这些胡人,怎么能失约呢?”就冒着雪去了。到了之后,牛奴讹大惊说:“我们世代居住在这座山里,汉族官员没有敢来的。您难道完全不怀疑我吗?”率领部落里的人环绕着下拜,都感动奋发,心里敬服。
相关阅读
1 昔有一人,先瓮中盛谷阅读答案与翻译-《驼瓮俱失》
驼瓮俱失 昔有一人,先①瓮②中盛谷。骆驼入头瓮中食谷,首不得出。既不得出,其人以为忧③。有一老人来语之曰:汝莫愁,吾教汝出,汝当斩头,自能出之。即用其语,以刀斩头。 【查看全文】
2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论语颜渊》)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注]。曰:其言也讱,斯谓之仁已乎?子曰 【查看全文】
3 《史记·管晏列传》《国语·齐桓公求管仲》阅读答案与翻译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 【查看全文】
4 孔子见齐景公原文_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翻译赏析文言文《孔子见齐景公》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君子之自行也,动必缘义,行必诚义。孔子见齐景公,景公致廪丘以为养。孔子辞不受,入谓弟子曰:吾闻 【查看全文】
5 狱中上母书阅读答案与翻译-【明】夏完淳狱中上母书 【明】夏完淳 不孝完淳今日死矣!以身殉父,不得以身报母矣! 痛自严君见背,两易春秋,冤酷日深,艰辛历尽。本图复见天日,以报大仇,恤死荣生,告成黄土;奈天不 【查看全文】
6 蹇材望伪态翻译赏析_文言文蹇材望伪态原文文言文《蹇材望伪态》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 【原文】 蹇材望,蜀人,为湖州倅。北兵之将至也,蹇毅然自誓必死,乃作大锡牌,镌其上曰:大宋忠臣蹇材望。且以银二笏 【查看全文】